扶贫工作办公室

“扶贫作贡献 实践长才干”——1987年合肥工大师生的扶贫故事

发布日期:2020-11-05    浏览次数:

“大别山社会实践建设营”是团中央1987年暑假“百县扶贫、学习社会”社会实践建设营活动的重点,7月15日开营,8月27日闭营,历时四十余天。

为了使暑假“扶贫致富社会实践建设营”活动项目选的准,人员派的精,共青团安徽省委6月15日在合肥工业大学召开“扶贫致富”项目洽谈会,省内外19所高校80多名代表参加,共签订科技扶贫项目118项。我校共组织百余名师生奔赴大别山区的霍山、霍邱、寿县、桐城、岳西、潜山、望江、宿松八个贫困县进行科技服务、智力扶贫,圆满完成了六月份签订的22个项目。

在霍山塑料厂,化工系同学在两位教师的指导下,经过反复试验,提高了该厂生产的塑料制品的强度,试制的塑料添加剂获得了成功,提高了经济效益的10%,比使用同类材料产品一年可节约4万元,该厂长激动地说“工大同学表现很好,为我们解决了一大难题。”

在寿县,化工系主任范文元、科研秘书费教之、团总支书记许秀华等带领八位同学深入下去进行扶贫活动,在水泥厂办了电子仪表自动化操作培训班,为孟家湖造纸厂提出九条合理化建议,解决了蒸汽球不配套、设备不平衡和造纸用水的轻化净化处理问题,范文元教授不辞劳苦,当寿县领导劝他休息时,他说“我们来是要为贫困地区的人民尽一点微薄之力,累一点没什么。”管理系三位教师和十五位同学深入到寿县菱角、仇集两个贫困乡考察,和农民吃住在一起,提出调整产业结构、发展多种经营的建议,写出这两个乡脱贫致富规划。

在霍邱,举办收录机安装及维修技术培训班的电子系张文增老师一行七人,在用水用电十分困难的情况下,坚持每天上理论课四节、实际操作二节,六十五名学员初步掌握了收录机原理及维修技术,并自己动手安装了三十五台收录机。

在桐城,印刷机胶辊遇热融化一直是桐城印刷厂的大问题,化工系刘玉才老师带领四位同学以聚氨酯橡胶为原料,制成胶辊,解决了这一难题。材料系刘永炘、刘永熙等六位教师带领五个同学在桐城链条厂进行一周的考察、试验,发现该厂模具的口钢含碳量过高,易断裂,使用寿命短,提出四个改进方案,厂长杨威感激地说:“我们要同工大保持长期稳定的联系,让他们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。”

在潜山,化工系张正柏副教授七月十五日一到化工厂就下车间,经过四天紧张工作,提出改进意见十二条,并带回样品试验,为该厂提供可靠的技术数据,开发新产品。

另有四支队伍奔赴岳西、望江、宿松举办管理干部、农电工、无线电修理培训班,共培训学员300余人次。电子系江谷传老师在宿松县城设点开办义务修理服务。宿松农电工培训班结束时,电气系李迪铨、吴耀谦两位老师与学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,有不少学员含泪告别。

校党委书记朱兆瑾、校长邓志煜一行五人,专程赴宿松县看望了正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电气系全体师生。

现在担任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的张瑾老师,当时大学刚毕业,在校党委宣传部担任记者,刚刚大学毕业的她全程参与了这次活动,她依然记忆犹新。整个建设营活动期间,广大同学深入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企业和乡村了解社会和民情,和工人农民座谈,从思想上和能力上受到了很大的锻炼。许多同学看到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,各行各业特别是老区建设发生巨大变化,也体会到国家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,体会到老区人民感情淳朴,老区经济建设相对落后,使同学们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。

上一篇
下一篇